学生工作

国际商学院学生会 项目志愿者招募激励机制

时间:

2024-10-24 来源: 国际商学院 作者: 国际商学院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2014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全省共产党员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省文明委下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若干措施》,为推动我院学生会志愿服务制度化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在此基础上,从我院学生会实际出发,建立具有我院学生会特点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必须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同时也要重视物质激励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

  (二)构建以社会激励为主、组织内部激励为基、自我激励为辅的志愿服务激励体系。

  1、以社会激励为主。社会激励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完善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服务的回报机制。这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荣誉激励,其主要激励方式包括颁发志愿服务认证书、荣誉奖状,进行宣传表彰等,目的是通过社会给予的精神奖励、荣誉奖励使志愿者感受服务的价值,并产生服务的自豪感。二是社会物质激励,主要是物质化补偿激励,可以采取志愿津贴、补贴的形式;也可以是政策性补偿,比如在入学、就业时优先考虑志愿服务参与者;还可以是储蓄型激励,平时储存志愿服务时间,需要时随时支取。三是校园环境激励,主要是通过制度的建立使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在全校园形成人人尊重志愿者,人人争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2、以组织内部激励为基。组织内部激励又主要分为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培训激励、绩效激励等。榜样激励,主要是在组织内部对志愿服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励组织成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情感激励,主要是指通过感情交流、组织内部关怀帮扶等形式对受激励者的情感产生影响,增强其对志愿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训激励,就是使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志愿服务中得到自我提升、自我满足。绩效激励,就是对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工作态度、能力、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起到鼓励先进、提醒落后的作用。

  3、以自我激励为辅。自我激励机制是通过激发志愿者的内在需求和动机,达到激励自我的目的。自我激励又包括自我价值激励、自我成就激励。自我价值激励,即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激励自己再接再厉提供更高水平的志愿服务;自我成就激励,是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用真诚、专业的服务得到社会的肯定,从而在心中产生成就感与认同感。

  (三)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发挥作用提供切实保障。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要发挥作用,还要有一定的人、财、物的支持和保障。要加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通过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倡导、鼓励社会各界捐助,以保障志愿服务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17 18:13:22